首页 > 石油 > 知识 > 产品质量管控重点和管控方法,怎样抓好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呢

产品质量管控重点和管控方法,怎样抓好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呢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26 09:38:24 编辑:问船数据网 手机版

1,怎样抓好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呢

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3、解决好施工企业的质量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外加剂是什么?是不是说外协加工企业呢?如果是外协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样品的确认,首件的确认

怎样抓好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呢

2,阐述生产管理对品质的管控要点

【一】品控管理重点制程管理重点1.在制品检验准确率达到100%,错检、漏检发生率为0。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一道工序2.质量异常原因的处理要及时、迅速,杜绝批量质量事件;协助生产处理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并拟订改善措施。3、监督保证生产质量的“人、机、料、法、测、环”各环节,以及生产现场的劳动纪律与文明生产、安全卫生,市场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满意度评价达到95_分以上。4、对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做到100%监控。5、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进行监督、检查。6、对过程控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供技术性建议并追踪持续改进。7、.分析产品质量问题和顾客投诉并提出质量改进措施。8、围绕品质核心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制定培训教育计划并实施。9、定期组织对公司和各车间进行例行质量安全检查10、定期组织分析质量数据,编制《质量分析报告》11、制定企业各种产品的质量检测规程和根据研发提供数据及时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并更新标准12、监督产品“八标”贯彻落实。13、“QC”七大手法在过程质量控制中运用14、制定制程控制《质量目标责任制》,让责权利落实到人。【二】品检管理重点来料检验管理重点1、严格按已制定《大宗原料包材验收标准及流程》把关进料检验,保证100%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要求。2、按制定标准: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把关,不符合法律法规拒收3、及时对已经制定验收标准和供应商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并提交批准执行。4、负责供应商评价和考察5、负责不合格原料包材(拒收、让步接收)按流程跟踪处理以及预防纠正措施的提出。6、制定来料检验《质量目标责任制》,让责权利落实到人。出厂检验管理重点7、针对产品特点,制订批量生产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检验规范8、对车间进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抽检,依据技术文件对完工后的产成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出厂100%合格9、.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对开发和制作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按保质期测试规范测试保质期

阐述生产管理对品质的管控要点

3,怎样管控好质量

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由各种细小环节构成的极为复杂的过程,从当下最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针对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质量管控是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说,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笔者作为具有多年在电子行业从业经验的质量工作者,对企业应从生产过程的哪些方面进行质量管控做了以下六点总结。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一:质量体系的确立并良好的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承接生产重任的制造环节也是如此。体系的确立就如交通规则的颁布,体系的良好运行犹如道路上车辆按照规则各行其道,相安无事。一个公司的制造过程品质,制造控制体系完好不一定其品质就OK的,但是如果质量体系残缺不全其产品品质一定是有问题的。 质量体系根据公司情况不同可以略有增减的建立,例如:生产控制程序、制程检验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教育培训程序、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等。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二:工艺系统的完整性 在新产品开发阶段,确认验证时一定会对新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工艺参数、工艺方案和重点的工序等进行确认。这里再次提出是因为不仅仅在设计验证时候进行确认,在量产进行中也要适时的核查确认,若有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预防措施。 工艺系统的完整性大概分了几个部分: 1、工艺参数的准确性; 2、工艺方案的流畅性,合理性; 3、重点工序的管理; 4、防错防呆措施的工序处理; 5、标准工时的建立。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三:品管制程的质量管控 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中,品管作为监督及确认者权重十分大。其管制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件确认;巡检确认;关键工序的设置检查进行100%全检;关键工序的稳定性监测,分析及改善;异常的及时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等。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四:仪器设备的管理 仪器设备的不准确导致的结果一般都是批量性不良的重大问题,所以良好的仪器设备管理,对制造过程质量管控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仪器设备管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外校及内校。外校一般是仪器对产品品质有重大影响或者公司没有能力内校能力,内校是仪器对产品的品质影响不大或者公司有条件可以内校; 2、仪器的每天点检; 3、设备的每天,每周,每月的三级保养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五:人员的培训及技能考核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情的发展有着向前或者向后的推动作用。为了让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让人员有操作此项的工作技能,为了让人员更好的计划, 组织、控制,协调来完成团队的目标,为了让人员更好的理解并支持品质,所以要进行培训。而有效的培训,不仅仅单独找时间培训,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求知,在 错误中改进! 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之六;产品的识别及追溯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的识别及追溯管理已经提上了制造过程质量管控的日程内。产品在制造阶段,所有经历过的工序特别是关键都要能够识别及追溯。从内部管理 上来说,每个工序的工位管理表可以追溯到产品的某个零件谁来操作生产的。从市场来看,产品的D/C及S/N管控可以快速的确定产品生产范围,可以及时的预 防措施的实施。 以上六点就是企业在做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时应注意的六点,仅仅是个人经验总结。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质量同行们给予意见和建议。更多关于质量管控的信息,请登录www.infinityqs.cn进行查阅。

怎样管控好质量

4,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方法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8D回复,程序文件制订等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品质管理的六大注意事项一、品质管理规划1、品管部岗位职责(包括品管部工作职责、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相关工作环节职责)。2、相关部门品管职责(包括相关人员总体职责、相关部门具体职责)。3、品质方针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方针制定、品质方针实施)。4、品质目标制定与实施(包括品质目标制定、品质目标实施)。5、品质标准化管理(包括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修订标准)。5、品质样板管理(包括采购用样板管理、生产用样板管理、客户用样本管理)。二、品质资源管理1、品质培训实施与管理 (包括明确培训的目的、确定培训的内容、实施培训)。2、品质成本分析(包括品质成本分类、品质成本管理分工、品质成本管理步骤)。3、品质信息管理(包括品质信息管理流程、品质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日常品质信息的利用四、异常品质信息的处理)。4、品管工作环境管理(包括、确定工作环境必需因素、建立所必需的工作环境、保持所建立的工作环境)。5、相关供方管理(包括确定对供方的需要、与供方建立双向沟通、确定供方的过程能力、监视供方的交货状况、鼓励供方实施持续改进的方案、邀请供方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评估、确认、奖赏有优良表现的供方、内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二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表三 鉴定成本统计表 表四 预防成本统计表 表五 废品损失汇总表 表六 信息联络单 表七 供应商年度考核表)。三、品质管理工具1、第一节 帕累托图法(包括制作帕累托图、分析帕累托图、使用帕累托图法的注意事项)。2、因果图法(包括明确因果图使用原理、制作因果图、分析因果图)。3、散布图法(包括制作散布图、分析散布图)。4、控制图法(包括明确控制图原理、制作控制图)。5、关联图法(包括区分关联图的类型、制作关联图)。6、亲和图法(包括确定课题、组成小组、搜集资料 .、书写卡片、汇总整理卡片、制作标签卡、作图)。7、系统图法(包括确定目的,提出手段、措施、评价手段、措施 ,制作卡片,、初步建图,确认目的)。8、PDPC法(包括明确PDPC法的用途、应用PDPC法)。9、箭线图法(包括明确箭线图的应用范围、应用箭线图)。四、品质计量管理1、标准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实施标准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检定、规范标准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明确标准计量器具管理的注意事项)。2、一般计量器具管理(包括检定一般计量器具、使用一般计量器具)。3、能源计量管理(包括明确能源计量范围,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检定与维护,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注意事项)。4、计量器具的选配 (包括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计量器具的选择步骤)。5、计量器具的校准(包括校准类型、校准的注意事项)。6、计量器具操作指引(包括电子秤、弹簧秤、硬度计、游标卡尺、高度尺六、厚度计、千分尺)。7、计量器具内校标准(包括硬度计内校标准、深度尺内校标准、高度尺内校标准、外径千分尺内校标准、200~500mm卡尺内校标准、200mm以下卡尺内校标准、厚度器内校标准、电子秤内校标准、钢卷尺内校标准、温度计内校标准)。8、计量器具周检(包括制作计量器具的周检日程表、报出下年度周检计划、报出下月周检计划、开具检定通知单、实施周检、严禁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9、计量器具分级管理(包括A类管理、B类管理、C类管理)。五、品质检验控制1、检验的分类与选择(包括按照检验数量分、按照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按照检验地点分类、按数据性质分类、按照检验手段分类、按检验目的分类、按检验周期分类)。2、检验计划制订(包括编制检验计划的准备工作、检验计划的内容、制作检验流程图)。3、进料检验(包括进料检验概述、进料检验流程、进料检验项目与方法、进料检验方式的选择、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进料检验中紧急放行控制)。4、过程检验(包括过程检验目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在线检验、完工检验、末件检验)。5、半成品品质检验(包括半成品制程控制、半成品品质检验)。6、成品检验(包括包装检验、生产部成品入仓检查、成品出货检验)。六、不合格品控制1、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包括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机器与设备管理方面、材料与配件控制方面、生产作业控制方面、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2、不合格品标准(包括选择标识物、应用标识物)。3、不合格品隔离(包括规划不合格品区域、放置标识、管制不合格品区货品)。4、不合格品评审(包括提出不合格品处置申请、核查申请、复审及判定、终审及判定、安排处理、重新验证、QC部对允收入仓的允收品进行分类标识)。5、不合格品处置(包括条件收货、拣用、返工与返修、退货、报废、不合格品记录)。6、不合格品预防与控制 (包括{执行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二、执行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七、品质改进计划1、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包括持续品质改进概述、持续品质改进组织与运行)。2、品质改进(包括环境建立企业管理层的领导、确立品质改进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品质改进的目标、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3、品质改进活动开展(包括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项目、成立品质改进组织、制定品质改进计划 、品质改进问题诊断、制订和落实品质改进的方案、控制与评价品质改进 、改进效果的验证和确认、改进成果的保持,再改进项目的确定)4、CC活动推行(包括品管圈概述、QCC小组组建、QCC活动开展、QCC活动成果总结 、QCC成果发表、QCC活动评价、CC常见问题解决、QCC成功推行技巧)5、TQM活动推行(包括TQM特点、TQM活动内容、QC小组建设)6、Sigma管理 (包括{6Sigma管理基本内涵、6Sigma管理推行关键、推行6Sigma管理基本流程}7、无缺点计划实施(包括明确无缺点计划的实施前提、实施无缺点计划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分层法 排列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 调查表法 直方图法 散布图法 控制图法 工序控制方法: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工序质量产品可分割的工序——产品质量特性(尺寸、强度等)产品不可分割的工序——工艺质量特性(温度、浓度等)属于制造质量的范畴优劣判断:符合性质量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定义:过程在一定时间,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固有能力/质量保证能力)量化:可用过程质量特性值的波动范围来衡量 过程能力B=6σ。由于P(x∈μ±3σ)=99.73%, 故6σ近似于过程质量特性值的全部波动范围。显然,B越小,过程能力就越强。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定义:表示过程能力满足过程质量标准要求程度的量值。过程质量要求的范围(公差)和过程能力的比值公式:无偏时双向公差过程能力指数计算过程有偏时双向公差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单项公差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过程控制图(control chart)法 ——控制图概念又叫管理图或休图。它是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异常波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用3σ原则确定控制图的控制线(Control Lines) CL=μ UCL=μ+3σ LCL=μ-3σ能力指数的判断与处置(P158)
这个问题太广泛了。很难一言两语说清。影响质量的要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5,管控好品质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记住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预防人犯错,而不是“人海战数”的大量“品拣” !每个企业都在做质量提升的工作;很多质量人也在为“提升”二字所奔波。然而,怎么做提升?如何让提升有效?就必须明白质量管理的核心。我们为什么做体系,为什么设立各项检验,为什么做FMEA,为什么做SPC?说到底,就是防止不良产生。而不良为什么产生?都是人让其产生。包括软件行业一样,还有自动化行业,自动化其实也是人让它自动。所以这个引出一个观点,就是产品不良必然是由人产生!人会犯错,犯错导致各种不良产生。那么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预防人犯错。而预防人犯错,就必须框人,通过制度、标准,流程来约束人。如何约束?引用体系里的过程方法理论,输入了因X,输出了果Y。记住五句话:所有质量问题Y的产生,必然由于X变化引起的!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假定X不变化,那么Y就不会变!X的变化量,决定Y的变化量!质量的本质就是控制变化!我们质量人经常说自己很忙,是忙还是盲,还是莽?我们检验员总是不够用,做来料检,首件检查,过程巡检,出厂全检。是很“忙”!?忙到最后还是会出质量问题。但是看看以上几项工作,有几项是做“果Y”还是“因X”?再回顾上文几句话,“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假定X不变化,那么Y就不会变!”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花20%的精力管控过程变化X,而花80%的精力管控结果Y。抓Y只起到让问题在公司内部发现,还是客户发现的作用。而不良已经产生,抓Y属于死后验尸,不能提升质量水平。要想提升质量水平,要靠管控X来实现。美国通用电气,仓库几公里大,但是没有一个来料检验员。而我们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每日也很忙,审核供应商。试想一下,靠你两个小时的审核,能提高其质量水平?与其审核,不如给供应商一个培训;与其按条款一个个看,不如看其引起你进料不良的几个参数,然后教会供应商如何控制这几个参数不变化。事有因果!经常你发现进料不良,给供应商打电话说,你们什么毛坯不良,而供应商给你的答案是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啊。回顾前面的一句话,“假定X不变化,那么Y就不会变!”那么既然Y不良产生,必然X已变化,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不能把没有被我们发现的X就认为不存在。这时不能就此了结,要找出X。只有X才是我们审核的重点。还有文件的审批,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按体系里文件的审批流程,我们编写的文件,有多少个没有被审批通过,批准通过的。体系文件里有“是否真正有效适宜”。这里就存在审批流程的不适宜。很多制作文件的是质量经理或技术经理,而审批文件的,批准文件的是副总或老总。副总不懂,老总也不懂,那么何来的有效适宜。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很多公司的管代都是老板,而不是懂体系运行的质量人。提一个观点“质量不好,就是质量人的问题”,大家可能不认可,但是请记住,对质量提升大有好处。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句话“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三句话本身没有错。但不能作为质量人和其他部门交流的口头禅。应该是生产管理层和技术管理层给他们部下培训的词;但是如果质量管理层用这三句话给你的检验员培训,那么只会变成你属下做不好工作的借口。况且“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是说质量不是靠检验手段出来的,而不是说质量不是检验部门的事。质量就是你身为质量人的职责,质量不好就是你需要做的工作。质量人要有担当,不能再说为什么质量不好,是技术部没有设计好,是生产部新员工多,是老板质量意识差。我们拿老板薪水,质量不好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把企业质量提升我们责无旁贷。质量部是要起到串联作用,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才智,劈开万难,用方法管控好质量。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质量人思考:1.年复一年,我们面对的总是有限的几个质量问题?2.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我们的质量水平未见提高3.做PPAP只是质量部的工作,并在量产后进行4.做了很多培训但就是没用起来或只是用来应付客户5.大家都认为很有用,很重要.但就是没落实6.领导经常对下属说:就那么几个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哪怕半年“解决”一个也应该没问题了,怎么回事?还是回到质量核心上来。质量要提升,没有明白核心,何来的提升。就说PPAP,其实不是做出来的,用“做PPAP”太不准确。这个本身就是帮助我们管控X变化的方法,PPAP不用做,是各项管控X方法的累积;所以要学会方法,不是汽车行业也可以做PPAP,客户没有要求的也可以做PPAP。不需要强行为之,虚假应付。提下FMEA,很多企业是做的失败,变成一个不起任何作用的文件。例如曾经看到一个FMEA报告这样写,失效模式写“孔大”,失效后果写“报废”,失效原因写“刀具磨损”,当前控制方法写“通止规”,建议改善措施 “加强”。这样的FMEA报告,所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大家用我们的“因果方法”思维,那就会做出不一样的FMEA。从X为输入来写FMEA,从X导入对FMEA会更有效。还以上例来说明,孔大,如是原因是刀具磨损,那么失效模式写“刀具磨损”,失效后果写“孔大”,失效原因写“为什么刀具会磨损比如材料,比如转速,比如进给”,控制方法写“如何控制刀具磨损的参数诸如转速进给”。每个输出,必定有一个输入;而这个输入,又是上一层的输出,这样从原因输出X来研究问题会更好。在一个企业,人分三类,第一种不能解决问题,第二种能解决问题的,第三种预防问题的。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干死活,解决问题的人被老板供着拿高薪,预防问题的人最后是老板发现没有问题,兔死狗烹,枪毙掉。 举个例子,车间机器坏了,不能解决问题的工人只有找技术员来调试,等技术员来后一调,好了。过两天又坏了,技术员又来了,一调又好了。从此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工资就是死工资,而技术员变成老板公认的热馍馍,养在那里,拿最高薪,吃香喝辣,啥事不干,有问题即时解决。而我们预防问题的人,到现场研究为什么老是坏,找到原因,每天加一油,机器天天不坏了,达到改善根本。我们就要努力做这样的第三类人。从X角度来预防问题,是质量人需要转变的方向,是后面的大势所趋。新质量人不能再是“品拣”-----跟菜场挑菜一样把烂叶子扔掉,也不能再停留在“品检”------检查测量,而要做“品管”-----管过程X,而不是结果Y。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通过制度、标准、流程来约束人 ,从预防X上,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不良。我们吃麦当劳,从来没有吃过一个次品汉堡,而且去500个麦当劳餐厅,也吃不出汉堡的胃口差异。为什么?就是老外重视流程,重视过程。请来的厨师水平不需要高,工资也不要太高,第二天就可以上岗,而且汉堡做出来还很好。这就是过程X控制好所输出的必然是好的结果Y。而中国酒店,大厨师学习培训10年,20年,年薪10万,20万。离了他,别人就烧不出来。大厨凭经验,另外烧一会,尝一口,辣不辣,咸不咸,就是一直靠检验来实现菜肴的口味合格。就是没有把流程的变因参数,作为控制重点,而只和我们企业的质量方法一样,依靠不停的检验,犯错概率高。外国餐厅连锁进中国,我们吃的美口,质量好,产品稳定,是否也能把他们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升到我们企业管理中,控制X来保证好的Y输出。
认真工作,有责任心,对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品质管理的价值理念① 品质,就是符合客户的需求。追求品质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市场定位,抓住目标客户的真正需求,以符合顾客的要求为衡量准则。②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应该从源头入手,查找原因,加以预防及杜绝,而检验只是一种手段,以便验证产品的品质状况,并不能改变产品品质本身,但可以为品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③ 预防胜过救火企业中的现场干部,有很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应付现场随时发生的问题,当然包括很多的品质问题。许多干部乐此不疲。现场问题快速解决是干部的职责,但是很多人却本末倒置,把处理“异常”当做是“正常”的工作,却忽略了源头管制、预防错误的本职工作。如果能够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而不出现“异常”,是最经济、最合算的。④ 提高品质,就是降低成本。许多人赞同做好品质,但认为要提升品质,势必要增加成本。因此,为了保住利润,只能牺牲品质。事实上,品质成本除了一般理解上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外,尚有不易被理解或意识到的“损失成本”(或称失败成本)。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合理控制鉴定成本,既可提升品质,又可有效抑制损失成本。因此提升品质要投入成本,不提升品质,成本更高。⑤ 品质与效率、交期并不是矛盾的。做好品质,可以减少工时、人手等浪费,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和交期的达成。同时要提升品质,需要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和其他技巧,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效率的稳定或提升。⑥ 品质具有阶段性标准,同时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品质要有明确的标准,不能够量化或不易描述的特性(如外观)可以用限度样板来对照。然而,品质标准随时间、客户等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品质是追求进步的,应与时俱进,坚持“好、还要更好”的观念。二、制程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仅从制程的角度分析品质不良的原因,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来总结:① 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 — 不会。② 干部对制程的管制能力不足 — 不能。③ 制程品质稽核、检验不当 — 不当。④ 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 — 不愿。三、强化人员的管理以提升品质1. 人员品质观念的强化灌输现场人员良好的品质观念:①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③ 品质是最好的推销员。④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⑤ 客户是上帝,而且是不懂得宽恕的上帝。2. 员工技能培训① 岗前训练产品特点与基本知识;品质标准与不良辨识;作业流程与品质要求。② 岗位训练· 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工具;· 如何自检、互检;· 品质不良种类与限度;· 基本的不良修复技巧;· 如何求救。3. 操作者自主管理① 操作者的“三按”、“三自”、“一控”要求。·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三自,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加工者、· 一控,即:控制自检合格率。4. 人为操作不良常用对策1)利用早会,将实际不良品拿出来“示范”,向员工说明不良原因与对策。2)将不良品的损失金额化,并公布于现场,向员工说明。3)按照个别不良品状况,分别教育。4)加强作业员工责任心之教育。5)员工技术性指导及品质观念灌输。6)将良品、不良品分别用实物或照片列出,教育相关人员。7)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照片列出,教育员工。8)标准操作规范之要求、查核。9)确实传达各工序品质需要之目标。10)加强各工序间之自检、互检、互相纠正、提醒。11)新进员工或工作论调时特别加强该站巡视。12)将个别不良数予以公布,利用看板,达到警示效果。四、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1. 流程制度化任何作业流程都应该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有据可循,使每一次作业可以预先得以教导、安排,事中得到控制,事后便于追查。2. 工作标准化将工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予以标准化,易于操作,不易出错,便于查核,对品质稳定有关键作用。3. 作业简单化基层员工的素质、能力、意识在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准,尽量让其工作内容更简单,有利于学会、方便作业,自然降低出错的概率。4. 工具愚巧化愚巧化(fool proof),俗称防呆。其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因不熟练或不会做,以及疏忽或不小心而造成制程不良,必要时也可防止过剩生产或产量不足。如国内电器的电源线插头依ccee规定应为三扁插,且仅能从一个方向插入插座,此即防呆功能。愚巧化的作用:① 防止过剩的生产量。② 防止错误或不良的原料投入。③ 防止作业标准、作业条件的变化超限。④ 防止多装、少装的发生。⑤ 防止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品质不良。⑥ 防止作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作业简单化、工具愚巧化,既可以提升品质,也可以提升效率,是现场干部工作的法宝之一。
一、品质管理的价值理念① 品质,就是符合客户的需求。追求品质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市场定位,抓住目标客户的真正需求,以符合顾客的要求为衡量准则。②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应该从源头入手,查找原因,加以预防及杜绝,而检验只是一种手段,以便验证产品的品质状况,并不能改变产品品质本身,但可以为品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③ 预防胜过救火企业中的现场干部,有很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应付现场随时发生的问题,当然包括很多的品质问题。许多干部乐此不疲。现场问题快速解决是干部的职责,但是很多人却本末倒置,把处理“异常”当做是“正常”的工作,却忽略了源头管制、预防错误的本职工作。如果能够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而不出现“异常”,是最经济、最合算的。④ 提高品质,就是降低成本。许多人赞同做好品质,但认为要提升品质,势必要增加成本。因此,为了保住利润,只能牺牲品质。事实上,品质成本除了一般理解上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外,尚有不易被理解或意识到的“损失成本”(或称失败成本)。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合理控制鉴定成本,既可提升品质,又可有效抑制损失成本。因此提升品质要投入成本,不提升品质,成本更高。⑤ 品质与效率、交期并不是矛盾的。做好品质,可以减少工时、人手等浪费,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和交期的达成。同时要提升品质,需要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和其他技巧,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效率的稳定或提升。⑥ 品质具有阶段性标准,同时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品质要有明确的标准,不能够量化或不易描述的特性(如外观)可以用限度样板来对照。然而,品质标准随时间、客户等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品质是追求进步的,应与时俱进,坚持“好、还要更好”的观念。二、制程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仅从制程的角度分析品质不良的原因,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来总结:① 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 — 不会。② 干部对制程的管制能力不足 — 不能。③ 制程品质稽核、检验不当 — 不当。④ 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 — 不愿。三、强化人员的管理以提升品质1. 人员品质观念的强化灌输现场人员良好的品质观念:①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③ 品质是最好的推销员。④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⑤ 客户是上帝,而且是不懂得宽恕的上帝。2. 员工技能培训① 岗前训练产品特点与基本知识;品质标准与不良辨识;作业流程与品质要求。② 岗位训练· 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工具;· 如何自检、互检;· 品质不良种类与限度;· 基本的不良修复技巧;· 如何求救。3. 操作者自主管理① 操作者的“三按”、“三自”、“一控”要求。·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三自,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加工者、· 一控,即:控制自检合格率。4. 人为操作不良常用对策1)利用早会,将实际不良品拿出来“示范”,向员工说明不良原因与对策。2)将不良品的损失金额化,并公布于现场,向员工说明。3)按照个别不良品状况,分别教育。4)加强作业员工责任心之教育。5)员工技术性指导及品质观念灌输。6)将良品、不良品分别用实物或照片列出,教育相关人员。7)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照片列出,教育员工。8)标准操作规范之要求、查核。9)确实传达各工序品质需要之目标。10)加强各工序间之自检、互检、互相纠正、提醒。11)新进员工或工作论调时特别加强该站巡视。12)将个别不良数予以公布,利用看板,达到警示效果。四、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1. 流程制度化任何作业流程都应该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有据可循,使每一次作业可以预先得以教导、安排,事中得到控制,事后便于追查。2. 工作标准化将工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予以标准化,易于操作,不易出错,便于查核,对品质稳定有关键作用。3. 作业简单化基层员工的素质、能力、意识在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准,尽量让其工作内容更简单,有利于学会、方便作业,自然降低出错的概率。4. 工具愚巧化愚巧化(fool proof),俗称防呆。其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因不熟练或不会做,以及疏忽或不小心而造成制程不良,必要时也可防止过剩生产或产量不足。如国内电器的电源线插头依ccee规定应为三扁插,且仅能从一个方向插入插座,此即防呆功能。愚巧化的作用:① 防止过剩的生产量。② 防止错误或不良的原料投入。③ 防止作业标准、作业条件的变化超限。④ 防止多装、少装的发生。⑤ 防止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品质不良。⑥ 防止作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作业简单化、工具愚巧化,既可以提升品质,也可以提升效率,是现场干部工作的法宝之一。
文章TAG:产品产品质量品质质量管控产品质量管控重点和管控方法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