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 > 知识 > 枸杞的产业链,中国最大的枸杞产业基地在哪

枸杞的产业链,中国最大的枸杞产业基地在哪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2-13 13:25:15 编辑:问船数据网 手机版

1,中国最大的枸杞产业基地在哪

以宁夏最多,网上最大的交易网是:中国枸杞交易网
宁夏中宁

中国最大的枸杞产业基地在哪

2,现在枸杞的市场需求量大吗哪些行业用的着枸杞

应该还可以像餐饮行业和保健品行业都会用到枸杞你可以多做些市场调研
不明白啊 = =!

现在枸杞的市场需求量大吗哪些行业用的着枸杞

3,中国枸杞产业的未来在哪

枸杞产业是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宁夏枸杞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已经成为宁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红色名片”。前瞻产业研究院以宁夏枸杞产业规划为例,进一步优化枸杞产业布局,坚持扩面提质相结合、改造新建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核、两带、十产区”的新格局。“一核”:即中宁核心产区。“两带”:即清水河流域产业带、银川北部产业带。积极主动把枸杞产业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加快推进枸杞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枸杞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奋力打造丝绸之路枸杞产业核心区,实现枸杞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绿色化、社会效益最优化。
宁夏中宁

中国枸杞产业的未来在哪

4,枸杞的原产地

枸杞属(Lycium)来源于希腊语lykion,指的是一种多刺植物,该植物发现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古老城市吕底亚(Lycia)。[1]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种加词barbarum在拉丁语里解释为“药用的”。L.为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的英文缩写。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Mill.)的种加词chinense是指该物种发现于中国,最早发现于中国台湾,与中国地区最常见的枸杞为一个种,现有北方枸杞变种。(Mill.为命名人缩写)中华枸杞: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在我国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药用、蔬菜或绿化栽培。宁夏枸杞:由中国西北地区的野生枸杞演化的,现有的栽培品种仍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之下野生。我国早期的药用枸杞就是西北地区采集野生枸杞的产品,在秦汉时期的医药书籍中已经有药用枸杞的记载。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称:枸杞以“甘州(今甘肃省张掖一带)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甘美异于他处者。”
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 “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 ,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具有600余年的枸杞人工栽种历史。是世界上最好、种植时间最长的地方。
枸杞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主产于宁夏中宁、中卫、银川;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旗;新疆精河;陕西靖边;甘肃庄浪等地,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如果“枸杞”指的是商品“枸杞子”,则基本是指来源于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如果“枸杞”指的是除西北以外地区的野生枸杞植物,则基本是植物枸杞或者北方枸杞。枸杞这个名称始见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云:“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可见枸杞在中国历史悠久。

5,柴达木枸杞的产业发展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中医常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白带过多及糖尿病等症。   滋补肝肾  枸杞的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此外,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据临床医学验证,枸杞还能治疗慢性肾衰竭。  滋补肝肾方:用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眼花、关节屈伸不利,烦热、盗汗等症。枸杞子30克,冬虫夏草10克,百合50克,洗净加水炖开,文火慢煮约20分钟,加入猪肝或羊肝500克及调料适量,再煮约30分钟即可,分次吃肝喝汤。  养肝明目  枸杞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促进肝损伤的修复。王德山进行枸杞抗实验性高血脂肝脂量效关系及毒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枸杞子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并促进肝细胞新生。  养肝明目方:适用因肝血不足引起的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眼花、视力疲劳等症。枸杞子100克、女贞子100克,杭菊花50克,焙干,共研细末或装入胶囊,每日2次,每次服10克。
柴达木枸杞在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柴达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了绿色屏障。据了解,青海省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省林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柴达木地区以枸杞、沙棘等经济林种植为模式发展后续产业的发展思路; 2002年,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青海省开始在柴达木盆地沙区数十个绿洲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地在沙化土地上人工营造、发展枸杞经济林,达到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兼用的目的。至2007年,共营造枸杞经济林5.55万亩,其中4.33万亩已有产出。但由于产业化起步晚,缺少大规模人工种植的环境,生产规模小,种植面积远远少于宁夏等其他枸杞产地,一直没有形成市场优势。为此,青海省积极探索和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业产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将青海枸杞产业引向集约型和效益型的发展之路。柴达木地区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野生枸杞资源,由于天然生长在高寒、干旱的沙漠地区,根系发达,抗病、抗旱能力强,耐瘠薄,对水肥条件要求低,生长迅速,适应范围广,抗风固沙、保持水土功效显著,是非常优良的治理荒漠化的树种,在沙漠化防治方面效果突出。为配合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柴达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枸杞人工栽培,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枸杞产业化生产基地,成效显著。
文章TAG:枸杞产业产业链中国中国最大枸杞的产业链

最近更新